2006大限临头 农用车业力破政策困局

2004-09-13 00:00:00    【字体大小:

山东省机械办日前开展的一项全国性市场调查显示:新的收费标准实施后,购置农用车的税费成本上升了约20倍。
  农用车生产企业们正遭遇着一场“生死大劫”。
  山东是农用车生产大省,去年农用车总产量达202万辆,占全行业的30.66%,其中,农用三轮车占到全行业的74.73%。直到今年年初,农用车行业还在相对稳定增长。据统计,今年13月国内农用车产量为663245辆,同比增长0.2%,其中农用三轮车同比增长14.63%。
  但是,51日起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惊醒了农用车大鳄们。依照新交通法,农用车管理转归公安部门,对农用三轮车按照“三轮汽车”进行管理,而对四轮农用车则按照“低速载货车”的标准。市场随之做出反应,在传统销售旺季5月份,山东省农用三轮车产销量分别为67972台和38773台,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以上。山东省六家主要农用车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产销竟不及去年时风集团的单月产销量,各企业5月份的产量还不及产能的14
  有了“汽车”名分的农用车大鳄们惊愕地发现,它们正面临着近年来最惨重的“坎”。

<政策困局>
  

农用车遇冷缘于其购置成本的大幅上扬。
  山东省机械办日前开展的一项全国性市场调查显示:新的收费标准实施后,购置农用车的税费成本上升了约20倍。
  税费成本主要有三个上升来源。其一是牌照费,按照过去农机部门的标准,北京和河北地区上一个农机牌照只收145元,南方部分地区收费在80120元之间,这其中还包括牌照安装、喷号和检测尾气等项目的服务费;但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农用车与汽车“并轨”,仅牌照费和驾驶证就需要缴纳480元,部分省份多达520元;其二是“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由于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由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依照规定按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交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河南、湖北、河北等省的农民购置一辆农用车需要缴纳800元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128元的人身安全保险,部分地区一辆农用车投险金额高达1750元;其三是车辆购置税,原来对农用车没有征收车辆购置税,现在很多省份对农用车要征收8%-10%的车辆购置税,这样,农民购买一辆普通农用车就要比以前多缴纳800元左右的车辆购置税。平均算下来,这三项费用合计约为3000元。实际上,一辆普通农用车的均价约为8000元,新的税费合计竟要占到整车价格的近40%。
  而农用车制造成本也在大幅上扬。钢材价格持续两年节节攀升,虽然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出现短期下挫,但目前仍在高位运行;天然橡胶国际市场价格依然呈上升态势,焦炭价格也持续在高位徘徊。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现在农用车生产制造成本较2003年明显上升,每辆车平均制造成本上涨了1000多元。
  销售农用车时采用的传统运输方式也受到了影响。时风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说,农用车的销售运输多年来采取的是双排运输的方式,这是时风集团协同省、市交通、交警部门统筹规划的,“虽然超宽20公分左右,但实践证明这种运输方式安全可行”。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农用汽车、轻卡汽车行业的特殊性运输考虑不够全面”,规定不许“超重、超宽、超长”。由于普遍担心运车路途上被查、扣车、扣证和罚款,绝大部分车辆已报停运。企业只有采取上调运费、保证运输收益最低额等激励措施来保证发货。据介绍,改成单排运输后,平均每台车1000公里销售距离的成本上升了350400元。
  如此算来,一辆农用车到了农民手里,所花费用竟然要比原来增加50%左右,农用车被市场冷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现在不敢全力生产,只能干干停停。”一家农用车企业如是说。另有消息称,受市场影响,国内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时风集团如今不得不面临着产销量不足往日13的尴尬,并已经裁员1万人,以降低成本。
  山东省机械办公室主任房士义指出:“农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普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全行业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呼声>

 

农用车企业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61日,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的第二天,时风集团就给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农用车税费加重导致农民购车减少、农用车生产企业生存艰难的情况反映》的材料,呼吁国家予以关注。
  时风集团董事长刘义发认为,农用车产品和汽车产品针对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相关税费理应区别对待。考虑到下半年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入,银根紧缩的现状在短期内得不到缓解,当前重点是要解决相关政策法规与农民实际承受能力之间的突出矛盾。因此,为了不增加农民负担,建议主管部门考虑:第一,牌照收费是否仍按原标准执行,建议车辆购置税仍按农机产品对待,暂不征收;第二,现行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能否暂不执行;第三,运输农用车的大车是否可作为专用车特批,仍按原来确定的双排运输,降低农用车运输成本。
  根据记者得到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对农用车行业目前的窘境十分重视。“9月份很可能出台有关农用车使用的财政优惠政策,估计到那时情况会有所好转。”山东一家农用车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
  也有业内人士对此则比较悲观:“即使政策对农民用车给予了很大的优惠,那也是国家的‘三农’政策对农民的扶持,并不是给企业打‘营养针’,对企业来说只能解一时之困,如果技术和工艺上停滞不前,最终还会被市场所淘汰。”
  该人士认为,新政策实施以后,农用车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要登上整车生产目录,但目前除时风集团等少数几家农用车企业有汽车生产目录外,绝大多数企业属无目录、无牌照生产。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给它们的“大限”是2006年。
  上述人士建议,国家也应该对农用车企业采取优惠的政策,对有条件的企业,可允许其进入汽车生产行业,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出路问题。

<
自救>


  在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山东农用车企业们也展开了自救行动。
  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明确表示:“时风已经作了一项重大决策,要主动降低三轮农用车产量。”
  减产农用车的同时,时风开始在汽车领域发力。早在200310月,时风就与国内知名汽车企业一汽红塔签订了合作生产轻卡的战略协议。当年年底,一汽红塔轻卡汽车在时风汽车厂轻卡汽车总装车间下线。据时风一位高层透露,时风目前已经实现轻卡前后桥、车厢、轮胎、钢圈等零部件的地产化。根据一汽红塔与时风集团的合作构想,2004年双方的产销量是6.5万辆———果真如此,他们将有望超过东风而抢到“轻卡亚军”;2010年之前,一汽红塔与时风组建的联合舰队,将实现年产销20万辆的目标,那将是现在轻卡销售冠军的业绩。另外,时风还与国内重卡大王中国重汽合作,进军重型半挂车和重型工程自卸车,一期工程将在明年完工,初定年产2万辆,到2008年将至5万辆的生产规模。
  时风并没有抛弃长期的农机产品销售经验和经销渠道优势,还悄悄地瞄准了日益庞大的“乡村客车”市场。刘成强透露,“时风已经开始了客车生产的技术储备,一旦‘乡村客车’标准公布之后,我们会随时进入这个市场。”刘认为,“我们每年的拖拉机、农用车的销售都直接渗透到了很小的甚至偏远的乡村,这个渠道优势是现在一些客车企业不具备的。”
  国内首家农用车上市公司山东黑豹(600760.SH)则准备在SUV领域有所作为。微型发动机之王东安集团入主黑豹之后,黑豹的农用车行业色彩正在淡化,根据记者得到的消息,它们的第一款SUV车型,采用三菱发动机,将于9月上市。黑豹内部人士称,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公司将来可能还会上轿车项目,彻底转型为一家汽车生产企业。
  另外一家全国农用车行业创始企业山东双力,走的是多元化突围的路子。“农用车只是我们五大类产品中的一种,而收割机、棉麻机械、农作物深加工机械等其他系列产品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还是能够从容应对的。”该企业内部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双力正准备在国内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的投向也是各方面兼顾,不单单依靠农用三轮车,而是要建成一个综合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农用车新贵五征集团则开始进军轻卡和电动车。其轻卡基地占地1000亩,有表面处理、喷涂、驾驶室组焊、车辆总装等5条生产线,全部生产线正常运转后将形成年产农用车5万辆和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的规模。10万台规模的电动车生产流水线目前也已建成,并开发出经济型电动车、标准型电动车、豪华型电动车、电动客、货三轮车等多个系列二十余个品种的产品。
  山东巨力(000880.SZ)对企业也重新进行了定位,要“面向未来,逐步实现向汽车产业的跨越,并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据说,巨力的新领域将是轻卡和客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公司正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和洽谈。先后有意大利EM集团、日本石川岛芝浦机械株式会社、韩国KCA公司、德国LINNHOFF公司和厦门金龙公司的高管到巨力考察,并进行相关合作事项的谈判。